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0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5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57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52篇
丛书文集   424篇
理论方法论   117篇
综合类   2323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227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建安七子生活后期或成为汉廷的忠实幕僚(孔融),或成为曹府的幕宾侍从(孔融之外的六人),生活处境相似,思想相通,创作风格也更加接近,形成相对鲜明的群体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为创作中的“幕僚侍从特色”,如奉命之作,幕僚色彩;谀媚之辞,侍从色彩;思想压抑,情绪烦闷;同题共咏,为文造情等。  相似文献   
82.
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中,祁韵士历来被视为嘉道西北史地学的开创者,其生平著述多为人知。本文旨在分析祁韵士在学术史中意义,认为祁韵士较前人更充分地融会了此前有关西北研究的资料,为后来学者提供了研究基础;祁韵士有关著作反映着当时学术风气与治学特点,也预示着西北史地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祁韵士作为西北史地学人形象在道光年间被发掘的史实,显现清代西北史地研究由起始到兴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3.
魏晋时期薄葬思想的出现,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从社会环境看,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窘,物质极度匮乏,盗墓现象严重;从社会思想看,儒家传统名教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厚葬思想也受到怀疑和冲击.人们冲破儒家礼法的束缚,反对厚葬,以薄葬来展示反传统观念,薄葬思想理论也因之形成.  相似文献   
84.
环境基本会计假设是对环境会计核算中无法确定的事项所作的合理推断,是建立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对于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理论界有多种看法。本文认为,环境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假设应以传统会计为基础,同时又要有所创新。本文将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归纳为6个方面,并论述了环境会计基本假设的基本内容以及与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异同。  相似文献   
85.
拟人化营销是企业赋予品牌个性、增加消费者喜爱度和提高营销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产品拟人化信息不仅会出现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或营销沟通中,还会出现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中.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口碑中产品拟人化出现的前因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比于与他人谈论产品,人们在发帖时对产品进行拟人化的倾向更高;自我—他人关注度在口碑形式(谈论vs.发帖)与产品拟人化倾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在发帖口碑中,自我提升动机会增加产品拟人化倾向,但该效应并不会在谈论口碑中出现.此外,当口碑分享者与受众的人际亲密度较低时,相比于包含推荐信息的口碑,包含拟人化描述的口碑对受众的影响更积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企业应当鼓励消费者在网络平台分享拟人化口碑,利用拟人化口碑在真实性感知方面的优势,产生积极的口碑说服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86.
加强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是后脱贫时代农村贫困治理的必然要求。遵循脱贫人口返贫问题事前治理逻辑,基于对返贫风险生发运演机理的理性揭示和科学预判,把内生脱贫动力、生计资源禀赋、外部灾害冲击和社会负面影响作为脱贫人口返贫生发的主要监测维度,且诸维度之间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基于四大维度的监测预警能力越强,则越有利于及时化解返贫风险、阻断返贫。当前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建设面临监测制度不完善、监测主体配合机械式、监测技术体系不健全、风险信息管理碎片化和监测工作考核监督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迫切需要完善风险监测制度,布控筑牢脱贫人口返贫防线;明确风险监测职责,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强化监测技术体系支撑,打造返贫信息共享平台;创新信息管理机制,构建协同治理良好格局;共同推动后脱贫时代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监测机制的逐步形成、持续巩固和长效发力。  相似文献   
87.
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不仅是知识领域的跨界合作,更是西方社会科学与中国历史传统交流碰撞的产物。统计入史有着不可更张的先天基因,不仅统计表与我国史表形式相近,而且统计材料翔实确切的要求与我国史学“记史求真”的传统相吻合。梁启超率先提出历史统计学这一概念,这不仅与他个人好制史表的个人习惯有关,同时也与他主动汲取先进治史理念有关,更重要的是受其业师康有为的影响。统计入史后,在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史研究领域多有提倡与实践。统计入史为整理史料与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自此,数字与图表结合的历史书写方式常出没于史籍之中,史学的数字人文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8.
在促进仿制药上市的过程中,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保护专利药厂利益的重要工具。21世纪伊始,我国开始尝试构建本土化的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目前正逐步从松散走向紧密、从形式走向实质。与美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三个阶段相比,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明确了药品专利信息登记、药品专利链接路径选择与实施两个阶段,但是对第三阶段市场独占期尚未确定。在改革和完善我国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过程中,既应保障药品专利信息登记的完整性、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应协调好药品专利链接路径设置与展开过程中专利药厂和仿制药厂的利益冲突,最终通过实施市场独占期机制来完成仿制药挑战专利药的利益补偿,不断强化药品专利链接制度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9.
《支那语学》创刊于1907年6月,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推广北京官话、传播中国文化最为重要的学术月刊之一。该杂志栏目设置很有创意:从教学角度安排北京官话语言基本知识学习内容;从培养语言学习能力角度安排汉日译解、翻译、写作、阅读基本能力训练内容;强调中国文化导入,加深读者对北京官话的整体性理解;以月刊为手段,迅捷传播中国信息,引发读者兴趣;内容选择强调趣味性、生动性、口语性、通俗性、学术性;版式设计新颖灵活,不拘一格,在对日北京官话教育史、汉语史、清末中日两国关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支那语学》应用现代传媒手段,拓展了北京官话的教学空间,标志着实体学校之外期刊杂志取得了传播北京官话的话语权;学校教学和杂志教学有机结合,直接把北京官话教学延伸到了社会,开放性强;实现了日本"国家语言政策"的目标;对后来北京官话教学期刊发展影响至深,对今天中国"国别"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期刊结合教学、国家推广汉语战略政策的制订都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Drawing on social histories of rumour, this article challenges notions of white and Afrikaner homogeneity which persist in the scholarship on late and post-apartheid South Africa. In so doing, it demonstrates the revisionist potential of rumour as a historical source, while reinserting class in a scholarship which privileges race as salient historical feature. The article focuses on Arrie Paulus, apartheid South Africa’s most prominent white trade unionist, infamous as the personification of working-class racism. Yet this defender of race-based privilege and staunch Afrikaner nationalist was haunted by a rumour: Paulus, it was whispered, was not actually white. The rumour circulated in reform-era South Africa and persists in the post-apartheid present. By examining the rumour surrounding Paulus’s racial and ethnic origins in terms of the functions it fulfilled within the particular contexts in which it appeared, this article exposes longstanding tensions around the politics of class characterizing Afrikaner society since the 1970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